30年历经磨难,政信城投稳坐排行榜首位!

微信号:18321177950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大家普遍反映今年的资金形势非常紧张,之前资金紧张的时候,通过关系好的本地银行做流动性资金贷款缓解短期流动性,今年受影响非常大,这个办法很难做了;在红橙黄绿颜色的区分下,有些区域受到颜色的影响,无法新增发债,只能用于借新还旧,更多的地方城投受到隐性债务影响,新增发债停滞。

上对政信债产品存在多种说法,城投债、市政债、准市政债、城投非标、政信产品、政府债等。其实这些都是同一类产品,只是有些叫法不规范。

准确来说,目前通过信托公司或理财师购买的产品,都应该叫做“城投非标债券”,简称“非标”。

非标

是指通过信托、私募、资管、金交所等通道备案发行的理财产品,区别于银行间市场及上交所流通的标准化债券。

像目前我们买的个人投资的【10万起投】(也有5万起投)的产品都是通过地方金交所合规备案的非标产品。

截至目前,非标的违约率目前仅千分之几,主要集中在云贵地区。像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等经济大省至今未出现任何一个城投非标产品的违约。

政信之所以有信仰,除了隐形的政府信用担保外,其实还有另一个主要原因。

那就是政信债,尤其是城投债的历史兑付表现比较好,这一点前面已经讲到了。


在以前,政信债别说发生延期兑付了,就连违约的现象几乎都没有。

也就最近几年,债券市场的刚兑不断被打破,才有少量的政信债出现违约。可是,外界的媒体可不管这些,一般报道这类事件时,就给你扣上政信「暴雷」的帽子,毕竟这样才会更吸引人眼球。

空口无凭,还是用数据说话,显得比较有说服力:

全国共有 34 个省级行政区,333 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 283 个地级市、17 个地区、30 个自治州、3 个盟),2856 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

一个区县级单位,往往都会有好几家政府平台,少的也有 2-3 家,多的可能 6 -7 家。

一个地级市拥有的市级政府平台更多,一个省的省级政府平台就更不用说了。

据统计,全国大大小小有超过 10000 家政府融资平台。

非标政信债违约的案例,数量最多的时候就是 2019 年了,加起来应该是几十起的样子。

但是,全国有一万多家政府融资平台发过非标政信炉,发行中的非标政信债估计上万个都不止。

这样一算,非标政信债整体违约的概率还是很低的,且违约的绝大多数还是集中发生在贫困地区。

比如贵州、云南、内蒙古等省份的贫困县市。

8月29日,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向投资人发送了一份《关于未足额收到“19兰州城投PPN008”付息兑付资金的通知》,当天全市场都在等着见证“城投信仰”被打碎。庆幸的是,兰州城投当天晚上21点前将钱转入了兑付资金户,让市场再一次相信了城投的刚兑信仰。

需注意的是,与城投债的刚兑不同,城投非标的展期、降息似乎有蔓延之势。上周,甘肃兰州和云南昆明两个省会城市被传出城投债务违约的消息,很多同行问城投会不会像地产一样爆雷,就我们目前的业务感触而言,我们认为城投不存在像地产一样大面积爆雷的风险,市场不允许,地方政府更不允许,比如7月份媒体传出的遵义道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非标债务统一展期20年仅是个别性事件。

其他地区政信违约的都比较少见,而且违约一般也会被快速解决掉。

正因为政信的违约概率较低,所以比非标政信更优质的城投债,还发生了一种怪象。

因为城投债优异的历史业绩( 100% 刚兑),市场上有一批激进的投资者,专挑烂城投债买。

因为城投有信仰,越烂的城投,实际收益越高,越高就越买。

前些年,那些金融机构投城投债时,曾经几乎就是啥也不看,真是闭眼投的。

既然是地方政府平台的融资,违约了会怎么处理呢?

首先,城投债的违约分为两种,一种是技术性违约,一种是实质性违约。

01

技术性违约

一般由于地方政府平台在产品兑付本息时筹措资金不及时导致逾期,但在一个月内有效偿还;

02

实质性违约

基本发生在行政级别低、地区财政实力不足且负债率较高的地区,如贵州三都、独山等区域,到期后无法兑付本息,则会与投资人协商还款方式,多数采用两种方式:展期还款(展期利息在原有的利息标准上浮1%);分期兑付(在未来一定时间内分期兑付,偿还投资人本金和收益)


政信债,绑定了地方政府信用的债权,一旦违约,影响的是地方政府的信用,若延期不处理会对当地的再融能力造成极大的影响。


因此,政信债,一般是不存在终极兑付风险的,最终地方政府都会以各种形式筹措资金偿还借款。

虽然政信债产品的违约事件很少,即便违约后,地方政府平台的还款意愿也很强烈,但对于投资人来说,能不遇上当然就别遇上。

资管新规后,目前理财产品是打破刚性兑付的,不管政信类项目,还是银行理财,都是没有保本保息了,因而实行的是“卖者尽责,买者自担”。


坦白地讲,政信类产品作为理财的其中一个种类,也会出现风险。比如违约的风险。政信项目一般是通过地方政府旗下的融资平台进行融资,主要是用于基建为主,比如城市安置房建设,比如修建水利公路,比如承接工业园转移等。

违约了怎么处置

很多投资者会看重政信项目,主要是觉得背后有兜底作用,其实政信项目确实有出现过一部分违约。违约并不可怕,违约并不代表着钱拿不回来,而是需要延长时间给融资方处置,比如处置抵押物或质押物,比如让担保公司发挥担保作用,这样通过各种方式回笼资金或再融资。

跑路可能性不大

政信项目跑路的可能性不大,毕竟是受公众监督的融资平台,但国家并不会出台相关措施来强制地方融资平台按时还款,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那么就与2018年出台的资管新规,打破刚性兑付相悖了,融资也是需要市场化,遵循市场规律的。

在2017年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之后,出台并实行“地方政府债务终身问责”,比如前任官员离职了,留下的债务问题,不能拍屁股就走了,撒手不管,没处理好的债务问题伴随到这官员的终身制,以此规范地方政府的融资行为。

事实上,在房地产行业持续下行、土地财政难以为继的情况下,地方政府要么选择通过滚债的基建模式来解决地方财政和地方发展的问题,要么选择产业投资的模式(如合肥等城市)来解决地方财政和地方发展的问题,除此之外已别无选择。目前最现实的问题是,大部分城市无法吸引到产业,而只能选择滚债,包括地方政府、城投平台不断地举债、借新还旧等等,而一旦大面积打破城投债务的刚兑,地方政府信用则将很快崩塌。

回到上周关于昆明城投违约的传闻上,昆明市政府在8月24日发布的《昆明市完善市以下财政体制落实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到,进一步完善“借、用、还”相统一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投资、预算、项目主管部门和国资监管部门各负其责,坚持政企分开,按照“谁举债、谁偿还、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压实主体责任,加大违法违规融资处罚力度,切实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我们之前有多次提到过,很多地方政府的金融办会在城投债务到期前提前致电或以其他方式问询城投平台关于偿债资金的安排,以避免违约给地方政府带来恶性影响,从昆明市的方案来看,本质上还是政府在极力防范城投债务的违约风险。

总的来说,房地产行业的持续下行引起了房企的大面积债务违约,房企无钱拿地又进一步导致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模式难以为继,截止当前大部分地方政府也都已面临财政赤字的问题。假设地方政府、城投平台的滚债模式(也即不断地借新还旧且越借越多)难以为继,比如大面积允许城投债务的违约,并打破城投的刚兑信仰,那引起的后果绝不是像房地产行业的爆雷那么简单,这甚至涉及到地方政府信用崩塌的风险。

由上述分析可知,“城投信仰”至少目前来看仍牢不可破,即便是弱区域、弱资质的城投非标也仅是小部分的展期和降息,至少刚兑的底线未破。当然,就现实的问题而言,我们目前在城投业务的操作方面已格外关注城投的违约风险(准确地说应该是展期、降息的风险),比如我们在参与城投平台项目的投资前,目前须对城投平台及其所属区域、项目情况、担保主体情况等进行更为详细的前期调查和了解(具体可参考下图),另外在业务准入层面特别关注以下几个细节:

交易对手(城投平台)所在的城市是否有产业基础,地方政府的收入结构、税收收入能力、对中央政府转移支付的依赖度,该城投平台的历史融资情况、融资渠道与再融资能力等;


城投平台的实际经营情况、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规模及短期偿债压力、财务杠杆水平、负债经营程度等,当地的经济基本面、经济增长前景以及对当地财政的影响等;

城投平台历史以来获得的政府专项资金拨付、财政补贴等情况,以及以往的偿债是否对政府的支持措施有过依赖,比如依赖政府提供流动性支持而成立应急基金偿还债务,或者依赖政府与金融机构的协调以解决债务的偿还问题。

从城投平台融资业务的未来走向来看,那些专门做网红城投平台融资业务的同行认为,“城投肯定会刚兑,因为这是政府脸面的问题”。因此,就业务风险而言,我们认为至少做那些较为优质的区域或中等以上资质的城投平台的融资业务,在风险上相比其他业务会小很多。

目前大部分政信产品还是比较可靠的,毕竟一旦违约,毁的是地方融资信誉,想要再融资就难上加难了。但我们作为从业人员或投资者,必须要有风险意识及相应的风险承受能力,敬畏风险,敬畏市场!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暂无相关文章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