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投,被误解得太深了!看待城投公司,我们要摘掉有色眼镜!

微信号:18321177950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去年,因为拿地,“城投”这个群体,从幕后走到了聚光灯下。今年以来,围绕“城投债”展期等话题,大家对城投的关注更是与日俱增。

这本来也没什么,有些市场化程度高的城投,还正在为打造IP伤脑筋,公众关注,反而为其提升品牌创造了契机。不过,一些群体为了蹭流量,夸大其词,甚至危言耸听。不明真相的群众跟着起哄,对城投公司的看法十分偏颇。

由此可见,大家对城投公司的误解是相当深的。误解是因为不了解,相信夸大其词的错误的数据。针对近期大家关注的点,小明做个梳理。

除了看债务,还要看贡献

现实中优质的城投也不少

前段时间,围绕某城投公司的债务展期,产生了很多10w+的爆文。大众看到城投负债××万亿,人均××债务的数据,对城投债规模“震惊不已”。


但,小明看了几篇之后发现,里面的谬误很多。比如,有些文章刚开始本来是分析城投债的,说着说着,却扯到政府债务余额上面去了。有说城投负债56万亿的,也有说60万亿的,还有说65万亿的……总之,数据相当混乱。


首先,地方政府债务和城投债是区分开的。


根据财政部公布的信息,截至2022年12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350618亿元,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限额之内(限额为376474.3亿元)。

图片

▲来源:Wind

其次,城投债债券余额不等于城投有息负债总额。

根据wind统计的最新数据,城投债债券余额为13.38亿元。其中,江苏、浙江、山东位列前三,这几个都是GDP位列全国前几的经济大省。

当然,简单增发债务并不能实现可持续的扩表,只有能创造现金流的债务,才能真正实现扩表。债务不是问题,关键是债务能形成优质资产。

城投的产生有特定历史背景

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而扩大内需和基础设施投资的主要抓手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即我们常说的「城投」。为了发展地方经济,当时监管层还发文鼓励新增政府融资平台,因为4万亿有一大部分是地方政府出钱的,出面借钱的就是城投。

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城投仍然在发光发热

2022年,全国计划筹集保租房240万套,住建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0月底,全国保障性租赁住房已开工建设和筹集233.6万套(间),占年度计划的98.8%,完成1750亿元。

目前,全国共已开工建设和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约327.8万套(间),可解决近1000万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困难问题。

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地方政府更加深度的介入到产业发展当中,而城投类企业是地方政府实施产业政策的重要载体。

因为创新经济领域的投资具有正的外部性。投资及相关产业发展带来的就业、税收、土地升值等利益,地方政府都能分享,作为政府代表的地方融资平台进行这类投资,正好可以有效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

合肥被称为伪装成投资银行的地方政府,其模式就是城投企业深度参与到产业的投资。其模式正被各地争先模仿。据清科私募通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2年初,我国累计超过1800只政府引导基金先后成立,基金总规模跨过10万亿元大关。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暂无相关文章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