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姆级教程教你分清标与非标

微信号:18321177950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自2018年4月正式出台的《资管新规》,非标转标已经进行了四年多,非标违约的区域早已由西部欠发达地区向沿海发达地区扩散,非标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从整顿金交所到山地省地债务重组,高层其实也已经说得很明白,我们现在该投什么!

但很多投资人还是迷信非标,特别是一些经济还不错的地区,又是城投所发的融资项目,收益率也很可观,而且承诺到期兑付,确实很有吸引力和迷惑力,以至于很多人在所投非标项目违约后,还反复强调“刚兑”、“无波动”、“ZF平台”等产品信息,表示非常不理解,怎么可能违约?其实,这都是因为没有分清标与非标,没有理解非标转标。


举个例子

首先,以城投定融产品和城投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产品做个直观的比较:

图片来自网络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定融产品和城投私募基金在备案监管、资金投向、业绩报酬计提基准、付息和兑付方式、投资门槛、募集对象以及交易流程等各方面有很多不同之处。简单来说,非标与标关键区别在于债权类资产的交易场所,可以在银行间市场或证券交易所市场交易的就是标债,否则就是非标


城投非标融资

城投公司进行非标融资方式主要包括:信托计划、融资租赁、定向融资以及商业承兑汇票等。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城投定向融资产品(简称“定融”),是指城投在金交所/伪金交所备案或挂牌,通过非公开方式向特定投资者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融资产品。一方面,定融因其发行要求简单、发行速度快、资金使用灵活等优势备受城投公司欢迎;另一方面,定融投资门槛低,交易流程简单,受到众多普通投资者的青睐。

在现阶段,投资者选择非标产品是冒着极大的风险的:

1、融资方资质弱:一般来说,需要通过非标产品融资的城投平台往往市场认可度较低,资质弱,难以通过公开市场发行债券的方式融资,或者流动性压力较大,偿债能力低。

2、政策风险:监管部门多次发文制隐形债务的增长,整顿伪金交所,限制金交所为城投公司提供融资服务,逐步清理不规范的融资行为,即政策上鼓励非标转标,限制非标发展。如果长期与政策对着干,总有一天是要吃亏的。

3、信息披露不充分:比如大多数定融产品的底层资产是应收账款收益权,在前期调研时,可能存在对底层资产审查不严格的情况,并且很多产品认购书避重就轻,只强调主体的资质和背书,没有明确的披露说明项目的规模大小、资金来源以及偿债来源等关键信息,使得投资者对风险缺乏认识。

4、资金挪用风险:很多非标产品尤其是所谓的金交所产品,加了多层嵌套,根本不知道资金到底投向哪里。

5、违约处理不妥:非标产品如果出现违约,投资人往往第一时间是去去平台公司各种维权,但在没有监管的情况下,大多最后都是同意城投公司的展期方案,被动等待不确定时间的兑付,最终损失了投资者的自身利益。


标准化城投债券

城投标准化债券——城投债,是由城投平台作为发行主体,在上交所、深交所和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流通的标准化债券,募集的资金主要用于地方基础建设或公益性项目。一般情况下,个人投资者无法直接购买城投债,个人投资者(必须是合格投资人)可以通过投资底层资产为城投债券的资管、信托、私募基金等产品认购城投债券。

相比非标,投资者购买标准化城投债券的优势非常明显:

1、监管审核严格。城投债是在交易所和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流通的标准化债券,其发行及审批要求严格,交易流程标准化,接受证监会、银行会等部门全过程强有力的监督与管理。

2、兑付顺序优先。标准化城投债项目兑付顺序通常优先于非标信托、融资租赁和银行贷款等。在极端情况下,融资方如果真的发生风险,会更倾向于保债券,监管方会第一时间催促发行人兑付,不需要投资者出面,比如近期的兰州城投惊险兑付事件。

3、信息披露严格。管理人须定期向投资者披露产品报告,包括临时发生的重大事项也须及时向投资者进行披露。如果未及时披露或者披露虚假信息,发行机构有连带赔偿责任。

4、分散投资更安全。以资管为例,监管规定某一个资管计划投资于某支资产的比例不得超过25%,必须分散投资,这样也分散了风险,增加了安全性。而且资金都在监管的账户里面,只能在交易所交易,无挪用风险。

5、持仓情况公开透明。标准化产品都是净值型的,收益情况一目了然,期间的波动变化都会如实反映,投资者在认购完成后会在监管方生成账户,可通过官网或公众号等官方途径随时查看持仓净值变化以及披露信息。

非标转标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如果还是抱着过去的投资思维,期待获取保本保息无波动的高收益,显然不符合实际。我们一定要坚定转型,重塑投资理念,放下非标的执念,以标准化产品为主要的方向

那么多债券市场种类

中国债券市场种类之多,从不同维度可以有多种分类方式:

一:按照风险特征分类:利率债(国债、政金债、地方债)、准利率债(铁道债、汇金债)以及信用债金融债、非金融债)

小百科:

政金债(政策性金融债):由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发行,由中央政府担保,被称为“准国债”。

汇金债:是中央汇金公司发的债券,中央汇金的主要业务是进行股权投资,为了保证在银行的股权不被稀释,故发债筹集资金以注资银行,又以获得的银行分红来还银行债券利息。

铁道债:由国务院组成部门(原国家计委)批准,另一个国务院组成部门(原铁道部)发行的企业债券。

二、按主管机构分类:证监会主管(公司债、私募债、企业ABS、转债等)、人民银行主管(政金债、商业银行债、同业存单、银行资本债、保险次级债、信贷ABS等)、交易商协会主管(超短融、短融、中票、PPN、ABN等)、发改委主管(企业债、铁道债)以及财政部主管(国债、地方债)

三、按照交易市场分类:银行间债券(国债、地方债、政金债、铁道债、企业债等)、交易所债券(公司债、私募债、可转债、企业ABS等)以及柜台市场。其中企业债属于跨市场交易债券。

四、按照债券属性分类:普通债、永续债、次级债、可转债、资产支持证券等。

中国债市种类变迁史

中国债市种类变迁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阶段一:2012年之前,国债、政金债占主导

国债与政金债是我国债券市场起步最早的债券品种,分别诞生于1981年和1994年。截止2012年国债与政金债在存量债券中占比分别达到29.6%与28.9%。期间,商业银行是债券市场最重要的投资者。

阶段二:2009年以来,信用债的高光时刻

2005年随着依赖发行人信用偿还的短期融资券发行,拉开了中国信用债市场的序幕,自2009年起,信用债扩容明显加速。

信用债扩容深层次原因解析:

政策端:交易所和银行间市场之间的良性“竞争”推动信用债市场大幅扩容。

需求端:无违约下的套息机会盛行,推动了信用债需求的扩张。作为信用债的主要配置机构,广义基金注重绝对票息水平,规模迅速膨胀,带来需求的同步膨胀。

供给端:企业发行信用债具有多方优势。如对抵押物、资金监管要求低,且流动性好、可加杠杆、融资成本存在吸引力等等。

但2015年之后,信用风险逐渐暴露,并引发多轮违约潮,城投、地产、民企债转而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咱就主要说说其中的城投的发展阶段。

2010年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加速,对基建基金需求规模加大,据相关数据显示,2010年-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从49.7%大幅提高至63.9%。与此同时,我国债券市场也处于快速发展过程中,发行审核限制减少。2010年以来,城投债发行同比增速显著超过信用债,带动信用债大幅扩张。

城投债发行规模增长较快年份集中在2012、2014、2016,2019-2021年,主要跟交易商协会、交易所等机构的审批放松、市场流动性宽松等因素有关。


城投债发行规模增速放缓年份集中在2011年、2015、2017年、2022H1,主要跟信用事件、城投融资监管收紧等因素有关。

在严控隐债,遏增量、化存量的主基调中,城投非标、融资渠道都受到更严格的管控。2022年至今,在地方政府隐债监管趋严的大势下,经济下行叠加疫情多点爆发,部分地区财政形势严峻、相关城投企业再融资可能受到制约。虽然城投整体风险可控,但部分地市风险较为突出,选择债券时尽量规避债务压力陡增的区域平台。

阶段三:2012年之前,地方债、同业存单崭露头角

自2015年始,地方债开始发行,经过两年“开正门、堵偏门”的隐性债务置换工作后,2017年地方债就超过国债成为我国债券市场第一大品种。

近年来地方债,尤其是新增专项债成为我国经济逆周期调节的重要工具。截至目前,我国地方债存续规模已达到34.5万亿元。此外,超长地方债成为近年来超长利率债规模增加的主要贡献。

2015年之后,同业存单也蓬勃发展,由于货币政策宽松,前期监管较少,同业存单成为中小银行扩充规模、同业套利的工具。截至目前同业存单规模达到14.3万亿元,占全市场债券存量的10.4%。银行、基金、理财是同业存单的主要配置主体。

阶段四:2020年以来,可转债扩容,银行资本债、REITs等新品种崭露

央企去杠杆、民企萎缩、房地产暴雷、城投显露疲态,广义基金能够配置的信用债萎缩。小品种债券受到更多关注,如转债、REITs等。

转债出现后曾经历漫长的沉寂期,但随着2020年转债市场扩容以及固收+基金的发展,转债受到更多青睐。截至目前,可转债存量规模已经高达7760亿元。

2020年至今,因盘活存量资产,促进基建建设,降低杠杆率所需,公募REITs出现并被迅速推动。并且监管从试点指引、投资者参与、税收政策支持、扩募规则等方面不断完善国内公募REITs发展框架。

随着昨日3只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正式上市,截至目前已有17只REITs上市,资质较好,涨幅可观,为投资者贡献较多分红收益。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暂无相关文章

复制成功